梁维源,于2005年、2008年在广西师范大学分别获得电子信息工程学士学位、电路与系统硕士学位,2016年进入深圳大学,在张晗教授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其研究方向为基于磷烯、锑烯的二维材料生物光子学。
梁维源在博士期间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低维材料的制备和生物光子学应用,如低维材料的制备、光疗(光热治疗、光动力治疗、放射治疗等)、临床相关标志物的检测等。
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在Nanophotonics、PNAS、AFM、Advanced
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4篇,以第二作者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1篇。申请专利1项。主持深港大学创新创业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担任多个SCI期刊审稿人。
科研寄语
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勇于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个人经历
【本科】2001-2006年 ,广西师范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
【硕士】2005-2008年 ,广西师范大学,电路与系统
【工作】2008-2016年 ,北部湾大学
【博士】2016-2020年 ,深圳大学,光学工程
参与项目
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基金)
“磷烯温敏水凝胶靶向控释抗骨肉瘤递药系统的构建及评价”,38万,2020/01-2023/12,参与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联合基金)
“基于二维黑磷水凝胶的宫颈癌靶向治疗体系的研究” ,56万,2019/01-2021/12,参与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
“二维氟化黑磷的电化学剥离制备及其环境稳定性研究”,24万,2018/01-2020/12,参与
“一维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纳米线中的晶界调控及其载流子输运特性研究” ,25万,2018/01-2020/12,参与
“基于二维黑磷的光学性质研究与自修复器件设计”,25万,2018/01-2020/12,参与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
“基于二维黑磷/金属纳米复合材料的中红外光探测器研究”,69万,2019/01-2022/12,参与
“基于范德华尔斯材料中极化子增强的高效红外光探测器”,62万,2019/01-2022/12,参与
5.深港大学创新创业项目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快速检测”,深港大学创新创业项目,2万,2017/07-2017/12, 主持
论文情况
1、 W. Liang, D. Wang, X. Ren, et al.
Facile sonochemical-assisted synthesis of orthorhombic phase black phosphorus/rGO
hybrids for effective photothermal therapy[J]. Nanophotonics, 2020,
(0):20190476.(SCI一区,IF=6.908,共同一作)
2、 M. Qiu, D. Wang, W. Liang,
et al. Novel concept of the smart
NIR-light–controlled drug release of black phosphorus nanostructure for cancer
therapy[J]. PNAS, 2018, 115(3):501.(SCI一区,IF=9.504,共同一作)
3、 Y. Duo, Y. Huang, W. Liang,
et al. Ultraeffective Cancer Therapy
with an Antimonene-Based X-Ray Radiosensitizer[J]. Adv. Funct. Mater., 2019, 0(0):1906010.(SCI一区,IF:15.621,共同一作)
4、 T. Xue, W. Liang, Y. Li, et al. Ultrasensitive detection of miRNA
with an antimonene-bas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ensor[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9, 10(1):28.(SCI一区,IF:12.353,第二作者)
5、D. Wang, C. Ge, W. Liang, et al. In Vivo Enrichment and
Elimination of Circulating Tumor Cells by Using a Black Phosphorus and Antibody
Functionalized Intravenous Catheter. Adv. Sci.. 2020, n/a(n/a):2000940.(SCI一区,IF:15.804,共同一作)